togaf新闻

togaf学员分享:由读Zachman论文想到的....

作者:

发布:2022-01-24 15:02:09

阅读:303

        只要谈到企业架构,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一个如雷贯耳名字——John Zachman。Zachman先生作为企业架构的早期先行者,于1987年在《IBM系统期刊》上发表了论文《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Systems Architecture(信息系统架构框架)》。这篇论文至今仍被认为是业界最权威的企业架构理论,也是后来其他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的灵感源泉。
        Zachman先生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神圣不可撼动的位置,但是他的原作却一直没有拜读。只是每次提到他,就会想到下面这幅流传已久的图画,以此就误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Zachman先生的理论思想。
       这次参加TOGAF的培训课程,老师毫不意外地,又一次,提到了Zachman先生的这篇论文,并讲到Zachman先生是以修建自家房屋为出发点讨论了企业架构框架,这一下引发了我的兴趣。怀着对Zachman先生如何将房屋与信息系统类比讨论的好奇心,我找到了这篇论文的原文。

        这篇论文发表于1987年2月出版的的《IBM系统期刊》,彼时的Zachman先生还是IBM公司美国西南区市场部的一名业务系统规划顾问。我也是从这篇论文的后记中了解到,Zachman先生毕业于西北大学的化学专业,在加入IBM公司之前,曾在美国海军服役。1965年加入IBM公司后,在纽约、洛杉矶、芝加哥等地担任过不同职位,也曾经游历不同国家,与海内外客户合作,负责信息系统规划的咨询顾问工作。

        Zachman 先生认为,要探究信息系统架构的框架(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ystemsarchitechture) ,唯一符合逻辑的方法就是看向传统的建筑领域( field of classicalarchitecture),从这个领域学习已经积累起的上千年的经验,以此来帮助我们对相关的概念和阐述进行分类。所以我也看到有人说,Zachman的框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框架,而是一种架构的分类方法。
       这一点我是同意的,同时也认为Zachman先生的论文最有价值的地方,不在于将信息系统架构如何分类,而在于他通过与传统建筑行业相类比,将架构按照不同视角、不同层次分类的思想。

在论文中,Zachman先生将修建房屋中涉及的各种图纸类比到信息系统,并抽象成通用的架构表述,传递出的思想主要包括两点:
1、在建造一个复杂工程产品的过程中,存在一整套的架构表述,用于表示不同的参与人以及不同的视角。
2、同样一个产品,会因为不同的目的、不同的方式,被描述成不同的样子。

       Zachman先生在论文中也提到,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表述都是混合在一起的,比如业务层面的实体和数据层面的实体混合在一起表述,造成了实际沟通中的费解。因为表述的人在描述一个事物的时候,并不总是时时刻刻清楚他是以什么视角、在哪个层面描述这个事物。
       这段描述解开了我一直以来存在的困惑。在企业实践企业架构时,这是很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,也是我们经常提到要“统一语言”的原因。来自不同部门、不同岗位、不同级别的员工组成的团队,在建立企业级架构的过程中,不免以自身的岗位、经验为出发点讨论问题,而团队内的其他人员因为自身视角、经历不同,甲口中说出来的A,传到乙的耳朵里已经不是甲脑海中的A而是乙脑海中的A,丙听到的A也是丙自己脑海中的A。这一堆的A都是以不一样的形式存在的,这就造成了本来是讨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,演变成了一定要把对方说服的辩论大会,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内耗,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效率。

        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,我觉得关键点在于企业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识别“复合型人才”,或者用一个近几年更流行的一个用语一―T型人才。这一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但注重深度,还注重广度。他们既能够对专业的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,同时也具有宽广的视角和广博的知识面,能够从不同的视角、层次观察与理解事物。若是在一个细分的岗位上工作,或从事一些日常例行的工作,这类人的优势并不容易发挥出来。但是在企业架构的实践中,我认为这一类人能够真正理解架构工作的要义,引导团队走上正确的方向,最终为企业带来重要的价值。
       另一方面,目前传统企业、尤其是传统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,也不利于企业架构工作的开展。这类庞大的体系随着发展和扩张,每一个的部门都形成了自己固定的“领地”,“神圣而不可侵犯”。宝贵的时间就在日复一日的职责划分、责任归属、利益分配等扯皮事件中流逝了。看似没有付出什么金钱的成本,但是本可以用于规划未来、抢占先机、收割利润的“时间”,已无形中沦为沉没成本。

       新世纪的经济驱动力,已从简单的“规模经济”向“大规模复用经济”转变,这种复用包括资源、流程、方法、解决方案等一切企业生产链条中的最佳实践。传统企业中的部门纷争,与企业架构的思想本身就是相背离的。而解决这一问题,最有效的办法可能只有企业的高层做出决策,主动打破部门墙,建立各方面资源可以企业级共享的统一体,力争达到最大程度的复用率,从而最小化内耗与重复劳动,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效率。
       以上两点,是我在拜读Zachman先生的论文时,结合自身的经历所联想到的。实际在实践企业架构时,遇到的困难与挑战,绝对不仅以上两点。
       距离Zachman Framework的论文发表已经过去30年了,国外各行业的大型企业也在实践企业架构的路上先行了一步。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思想上仍未觉醒,企业架构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。谨以此文向Zachman先生致敬,并号召广大同仁为企业架构实践之路添砖加瓦,为我国企业的升级转型与长远发展贡献绵薄之力。